新闻中心

【国事】辽宁:在大连小平岛美国海军部长见到了中国的核潜艇

2025-09-09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被称为“核动力海军之父”的海曼﹒乔治﹒里科弗(Hyman George Rickover),一直有一个心愿,那就是希望在有生之年参观中国的核潜艇,见到制造中国核潜艇的“真神”。因为这个傲慢的美国人,对中国能在那么薄弱的工业基础上,用那么短的时间,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,搞出了核潜艇,感到怀疑。

  1982年12月,82岁高龄的里科弗从美国海军退休,当月的12月16日他就急不可耐地申请来中国访问。但他的秘书闹出了“乌龙”事件,申请上笼统地写上参观Submarine(潜水艇)。结果中方安排参观了Submarine(潜水艇),里科弗没有见到他想参观的核潜艇(Nuclear Submarine)。对此,里科弗抱憾终生。

  回国两年后他就去世了,生前仍流露出中国核潜艇技术可能没有过关甚至可能根本没有。为了彻底消除他的怀疑,1984年8月20日,美国海军部长莱曼一行在大连小平岛如愿见到了中国的核潜艇。

  这里说一句,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首任总设计师、“中国核潜艇之父”、中国核电事业“垦荒牛”彭士禄院士,系“中国农动大王”彭湃之子。下面转入主题,介绍小平岛。

  小平岛是大连的一个地名,位于大连市西南部海岸的旅顺南路发端处,属大连市甘井子区;它也是发端自大连东海岸的海之韵广场,经老虎滩、棒棰岛、傅家庄、星海广场蜿蜒而来的著名海岸风景大道——大连滨海路的终端。

  小平岛由高低起伏的南山和北山环抱而成,在两个山角下,人工筑成了长317米和680米的防波堤,港湾内水域清澈透底,任凭北风劲吹、港内水平如镜,长年都不结冰。

  说起小平岛名称,一些人可能望文生义、以为和某已故的前国家领导人有关,其实不然。这个小岛最初是因为地貌特征酷似一个花瓶、而被叫做“小瓶岛”的,时间长了、演化成了“小平岛”。

  在民间传说中,小平岛的由来则是这样:很久很久以前,这里没有小岛,只有一个小渔村;村西头住着一个叫海生的渔民,自幼一身捕鱼的好本领,还会吹笛。一天,他下完网、拿出笛子正要吹时,忽听一阵呼救声。

  举目望去,海生看见一个大海蚌被鲨鱼咬住了。海生急忙摇船过去,操起桨来把鲨鱼打跑了。被救的大海蚌接下来竟然变成了一个俊俏的大姑娘,要嫁给海生为妻以谢救命之恩。

  原来这个海蚌叫蚌花,常在海里偷偷听他吹笛,结果被鲨鱼发现、非要逼她为妻。海生看海蚌对自己一往情深,当晚就和蚌花举行了婚礼。鲨鱼得知消息后非常气愤,要渔民送一对童男童女给它,否则就淹没整个渔村。

  正当渔民急得团团转时,蚌花从龙王那里借来了“吞海宝瓶”,把鲨鱼吸进瓶中;渔民们就又可以安居乐业了。为了不让鲨鱼今后再出来祸害百姓,海生和蚌花决定不把宝瓶还给龙王。

  结果龙王被激怒,把宝瓶变成了一块花瓶状礁石,连在陆地上;把蚌花变成了花,把海生变成了树,结伴长在“花瓶”上。于是,渔民们就把这块大礁石叫做“小瓶岛”;此后,每逢阳春三月,绿树和鲜花就会把这个小岛打扮得比花瓶还美丽。

  神话是人们根据现实编的。小平岛是个半岛,也确是大连历史上自然形成的一个美丽渔村,这里的原生植被覆盖率极高,堪称是大连城中乃至中国北部地区一块绝无仅有的、极为醒目的风水宝地。

  小平岛之巅是玉皇顶,海拔73米,与之相连的是城山头,海拔53米。在它的半腰处有一堵30多米长的残垣断壁,面对大海,青石累累。据说,这是宋金时期为了抗击外来的海盗而筑起了的城墙。

  在城墙的西端有一个两米多高的黑褐色圆台形礁石屹立在海中,渔民叫它钓鱼角。每逢金秋季节,这里常有墨鱼和鲅鱼涌到岸边觅食,只要在鱼钩上包上锡纸当诱饵,放到海中片刻就可引来墨鱼。在这里吊鲅鱼的方法更是奇特:只要把一种金属铅和鱼钩铸在一起的流线型钩坠猛地甩向几十米远,随即再迅速收线,钩坠就在水中游动,鲅鱼一发现钩坠,会误认为是饵料,便穷追不舍,一口吞下。

  自16世纪以来,小平岛以海岸商机、海鲜美味、海岛旅游遐迩闻名,这里的原居民都是打渔为生的渔民,盛产大连最地道、最新鲜味美的海鲜。

  小平岛人杰地灵,上个世纪曾造就刘长春、史兴隆、史兴骘和史瑞声等著名运动健将。特别是刘长春,1929年跑出了百米10秒8的成绩、创全国纪录;1932年初,更是只身一人代表中国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十届奥运会,成为我国首位奥运选手。

搜索